为什么 XLR 连接器使用 3 针而不是 2 针。接线是
Pin Function
--------------------------------
1 Chassis ground(cable shield)
2 hot
3 cold
(http://en.wikipedia.org/wiki/XLR_connector#Three_pin__-_audio)
为什么他们使用额外的引脚而不是连接器外壳来连接电缆屏蔽层?
为什么 XLR 连接器使用 3 针而不是 2 针。接线是
Pin Function
--------------------------------
1 Chassis ground(cable shield)
2 hot
3 cold
(http://en.wikipedia.org/wiki/XLR_connector#Three_pin__-_audio)
为什么他们使用额外的引脚而不是连接器外壳来连接电缆屏蔽层?
电缆连接器主体必须与底盘连接器主体接触,底盘连接器主体通常是金属的、导电的并用螺栓固定在导电金属外壳上。因此,连接器主体的唯一选择是与设备外壳的连接。
这(设备外壳)显然已接地 - 安全接地。对此没有选择。
然而,安全接地连接通常会形成接地回路或连接到与例如多千瓦双向可控硅调光照明系统(即尖峰 50Hz 波形)共享的嘈杂接地点。
因此音频设备设计必须将接地的两个功能分开:安全和降噪。
将外部金属制品连接到安全接地,而不必担心上面的噪音。
将信号地连接到一个单独的低噪声地,而不必担心它是否具有故障电流额定值。
这表明需要一个单独的引脚用于信号接地连接。
当我从事广播音频工作时,“pin 1 is ground”是我们甚至不必考虑的规则之一。
考虑通过 XLR 电缆连接到音频混音器的许多设备:可能有许多信号接地连接 - 但我们必须消除接地回路。其中一些盒子上有选项可以“浮动”信号接地 - 将其与安全接地隔离 - 使用信号电缆从混音器提供信号接地参考。
您链接的维基文章有一个解释:
AES 标准 [AES14-1992] 建议电缆安装连接器的外壳切勿连接到引脚 1 或屏蔽层,因为在使用时外壳与另一个接地表面的无意接触可能会为故障电流创建不需要的电流路径,可能导致嗡嗡声和其他噪音。
由于外壳不应用作接地,因为触摸它会导致接地问题,并增加噪音,这在音频设置中是不需要的。
由于 AES 和 EIA 标准落后于付费墙,因此很难为其提供更好的理由。
一个更好的理由是,并非所有 XLR 连接器一开始都有金属外壳。塑料外壳也很常见。
你的意思是,为什么 XLR 母插头的设计不像 DC 筒形插头,金属外壳形成一个触点,然后只有两个孔?
在电气上,这也可以。没有“深刻的、电子化的”理由。
但是请注意,这种插头最好还是不对称的,否则很容易向后插入,导致反相。
将圆形外壳用于其中一个触点的双导体插头的优点是它可以以任何旋转方式插入。您永远不必担心 AC 适配器的筒形插头与插孔的对齐方式!也没有尖环或尖环套筒连接器。
一旦你有两个必须与孔对齐的销,这个优势就消失了。插头必须处于规定的角度才能插入。如果插头被金属外壳包围,这将浪费金属,因为只有金属外壳上的特定点会接触插孔中的配合接触点。
当然,塞子可以使用具有多个部分的套管,例如尖-环-套筒塞子。你猜怎么着?TRS 插头/插孔有时用于平衡音频!
XLR 3 针连接器用于平衡音频连接,因此它需要两个信号针和一个接地针。我指的接地引脚是信号地,而不是连接器的金属外壳。金属外壳将(或不可避免地)连接到系统中的电源地,不建议将其用于麦克风等小信号音频地。